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主页 > 期刊导读 >

气象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为了探讨温度、日照、降雨气象三要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我们于2008-2017年连续10年对5个水稻品种在同一试验地点、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了气象三要素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象三要素中降雨量在年度之间变化最大,与历年比较变幅-35.5%~41.2%。但降雨量比历年减少32.9%和增加41.2%的年份产量相当,2008年与2009年降雨量相当,但产量相差20.3%,年度间降雨量变化不是增产或减产的主要因素。2008年、2010年、2013年、2016年4~10月总日照时数分别比历年减少15.2%、18.2%、16.5%、20.3%;尤其是2008年6月下旬减少49.9%、2010年7月中旬减少79.7%、2013年6月减少38.8%、2016年7月中下旬减少39.8%、2017年下旬减少45.8%的极端寡照气候,分别导致了2008年分蘖不足、2010年成穗率降低、2013年分蘖不足及成穗率降低、2016年、2017年实粒数少;2015年9月份日照时数较历年减少25.6%,9月下旬较历年减少50.4%,导致产量、品质下降,部分品种穗颈瘟严重。由此说明,日照时数减少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温度增加具有明显补偿日照不足的作用,2016年比历年日照时数减少20.3%,是10年日照时数最少年份,但在温度提高8.5%的作用下,2016年与10年日照时数位居第2位的2012年产量相当。研究还表明,天津地区6、7月份尤其是7月中下旬易发生极端寡照天气,应引起生产注意;同时,连续10年日照时数都没有达到历年水平,产量最高的2017年的日照时数较历年还少6.4%,因此,从日照的角度看天津地区水稻单产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水稻分蘖期至孕穗前极端寡照易造成水稻"有看头,没打头"的丰产假象,因此,生产上应加强气象预警和信息发布,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