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红16”悲壮沉没:外轮撞沉后,不放艇救人
中国“向阳红16”号科学考察船在前往太平洋执行海底多金属矿藏资源调查任务途中,1993年5月2日凌晨5时5分在东海海域被塞浦路斯籍“银角”号货轮撞击,不幸沉没。而这一事件背后,又有多少足以让人们沉思良久的东西?!

人类不仅在浩瀚的天空探险,而且从没放弃过占地球面积3/5的海洋。船,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原始时代,简陋的水运工具已把人类由陆地带进了水域。人们正是在不断地探索途中,获得了水性知识,掌握了渡船技术,发展起了海洋航行事业。然而,航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沉船事件时有发生,在人类惊心动魄的航海壮举背后留下了屡屡伤痕。
许多原因如战争、风暴、海啸、超载、机械失灵、操纵失误、碰撞、火灾……等等,都能导致沉船事故。而常见的碰撞,尤其能导致沉船。众所周知,火车在铁轨上奔驰,汽车在公路上飞跑,它们都有各自的路线和轨道,司机并且能够看到自己的轨道和路线。可是行船则不同,在它们巨大的身躯下面既没有轨道,也没有修得平整的“公路”,它们的航线是绘在海图上的。航海人员只能通过各种航海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计算,使船舶保持在航线上安全航行。若船舶偏离航线,不仅要走弯路,而且很可能碰到浅滩和暗礁。如遇下雪下雾,视野不清;助航仪器失灵;船上设备突然失控;各方没有遵守海上避碰规则,操作失误等等,都有可能发生碰撞。由于船在水面上不能采取急刹车措施,尤其在惯性和冲距比较大的情况下,就有碰撞的危险。

几个有名的例证如1921年秋,一艘驰名的远洋巨轮“奥林匹克”号,在海上航行时,和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相遇,二者相距只有100米,在行进中,“豪克”号由于受到外侧海水的强大压力突然掉转船头,冲向巨轮,结果把“奥林匹克”号船舷撞了个大洞。有名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正是撞击冰山后才沉没的,结果造成近1200人死亡。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世界上究竟有多少船只沉没?造成多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很难统计出准确数字,但有一点大家都承认,水运比航空、公路、铁路的安全系数都大。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进行神圣的科学考察研究事业,中国国家海洋局不惜巨资建造了一艘4500吨级的科学考察船,并命名为“向阳红16”。向阳红16号是一艘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远洋调查船,全船有水文、气象、地球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14个专业实验室,配有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大中型专业调查仪器设备,而且每年都在增添、更替新设备。1993年又耗资数十万美元新添了深海绞车。“向阳红16”号的科学成果累累,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它曾多次前往太平洋进行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科学考察,为中国在1991年3月获得联合国批准的“国际海底探矿先驱投资者”的资格,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按照既定的海洋科学考察计划,1993年4月30日11时,这艘装备精良的远洋考察船又一次离开了上海港,开始了第6次太平洋多金属结核深海勘探研究的航程。当雄心勃勃的“向阳红16”号第6次昂首驶向浩瀚的太平洋时,谁也不曾想到这艘功绩卓著的科学考察船续写了12年的辉煌纪录,会在1993年5月2日悲壮结束。

5月2日凌晨,“向阳红16”船按预定航线驶向作业海区。凌晨5时许,航行在北纬29°12′,东经124°28′的位置上。此时,海上能见度较低,大部分船员和考察队员还在睡梦之中,突如其来的剧烈震动伴随着一声巨响,把大家惊醒。只见一艘17670吨的巨大外轮的船首从“向阳红16号”左舷侧后方嵌进了机舱部位。船体后半部严重被破损,机舱大量进水,船体倾斜,船尾部迅速地下沉。船上所有的照明设备全部熄灭,霎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塞浦路斯货轮“银角”号船头的球鼻首正撞在“向阳红16”号的机舱部位。“银角”号迅速倒车,使得海水大量地涌入了“向阳红16号”机舱。
在驾驶室里,船长金明奇当即指挥人员,采取应急措施。5时08分,放出卫星示位标;5时10分,向全船发出弃船部署。可是,由于机舱进水,全船已经断电,应急电源也已被破坏,因此弃船部署的铃声,只响了两下就突然中止了。在睡梦中被惊醒的船员、科学家,在这船毁人亡的紧急关头,临危不乱,按照弃船部署的要求,火速采取自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