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主页 > 期刊导读 >

加强水文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研究

我国水文系统具有“点多、线长、面广、人员极度分散”的特点,水文基层单位文化(以下简称单位文化)建设是内化于心、润华于人、外化于形、固化于制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为本、加强领导、健全机制,齐抓共推。工会作为职工的群众组织,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号召力,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将有力推进单位文化建设。

1 水文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环境现状

水文文化是以水文水资源业务为基础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水文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环境状况已经得到了不断优化。

1.1 单位物质环境显著改善,但发展尚不平衡

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近几年来,水文行业树立“大水文”发展理念,大力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文监测能力建设,全国水文工作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机动灵活、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水文信息采集体系,畅通快捷、技术先进的水文信息传输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水文运行管理体系,部分已达到现代化水准。在基层水文站,站容站貌、设施设备、办公环境明显改观,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化基础;现代化的遥测系统取代了搪瓷水尺,功能齐全的职工活动室逐步取代田间河畔的休息棚,职工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但地处偏僻且常年驻测的部分基本水文站,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文化设施相对滞后。

1.2 文化建设的行为框架逐步形成,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正在发挥

制度文化包括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性、人际交流方式和各项管理制度等,它规范制约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011年,水利部颁发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水文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水文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水文系统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逐步健全,初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的良好氛围。在水文工会系统,连续多年创建“职工之家”、“职工小家”活动,其内容涵盖了职工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推动了单位文化的开展。在我省,《江苏水文系统文化建设实施意见》的施行,有力促进了我省水文文化的建设,技能培训比武常年不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职工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强了业务素质,培养了健康情趣。

1.3 职工的需求层次和品味越来越高,精神文化层次不断提升

2013年,我国水文系统在职技术人员共1.6 万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近1 万人,分别占在职职工总数的61%和37.4%;在我省水文系统,上述两个比例则分别高达71%和51%,职工构成的技能型、高学历化,对文化建设提出了不断创新的要求。以我省水文系统为例:每年有80%的职工自觉参加全国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网络竞赛;职工的在职学历教育在不少基层单位的覆盖面均达到40%以上。

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集合,包括道德价值观、理想、行为准则等,它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保证。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有力地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精神境界;各级水文单位大力弘扬“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水文行业精神,不断培育和展示水文职工优秀精神风貌,基层水文队伍的凝聚力、职工的幸福自豪感普遍增强。我省水文系统通过开展江苏水文精神大讨论,凝炼出“勤学思、勇创行、争一流”的江苏水文局训,提出创建“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的目标和以“赢得尊重”为主要内容的水文核心价值理念,涌现了一批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知识型学习标兵”、“五一巾帼标兵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的个人和集体,推动了基层单位文化建设。

2 水文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水文基层单位的文化建设虽开展得比较普遍,但部分单位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规范和创新上尚属起步阶段。

2.1 思想认识简单化,缺乏以人为本理念;活动形式一般化,体现不出单位特色

水文基层单位所处的地域环境各不相同,发展的历程、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也各有特色,文化建设要突出个性。一些单位的文化建设仍以口号式的理论宣传和打球、唱歌等传统活动模式为主,缺乏开拓与创新。在价值观的引导上,缺少身边的典型示范;在精神生活上,未把握职工的心理脉搏和合理需求。随着水文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水文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基层职工更多地青睐于科学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追求,对口号式的教育不感兴趣,对只讲大话、空话的讲座不屑一顾,但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现代化信息量大的培训却十分欢迎,对具有时代精神的英模人物敬佩有加,这要求我们应结合单位实际,强化特色文化建设。